“海上文创”:卖的是文创,传播的是城市文化
时间:2020/6/3 来源:文化在线

200份江南春越酒套装,刚上线五秒就被抢光——这是5月28日上海博物馆“把江南文创带回家”直播出现的一幕,而这仅仅是即将开启的“品质生活直播周”的一场预热......

从5月30日至6月5日,上海将发挥“上海文化”品牌效应,通过线上直播、线下探店、优惠促销等方式,以“大文化”理念和场景式体验助力消费,提升城市生活品质。

“高品质的生活,少不了文化赋能。上海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,在这方面具有巨大的挖掘潜力。”“海上文创”项目负责人夏敏玮如是说。

以生动解读调动购物欲,挖掘产品背后的故事

以“海上文创”为例,这一上海首家文创产品博览交易平台将围绕上海市的红色文化、海派文化、江南文化以及非遗文化等多个主题,每日推出直播。与此同时,依托线下实体店铺,举办优惠满减促销和多样化的体验活动,与线上形成共振效应。

“海上文创”是具有上海特征的市级文创品牌,它全面整合符合上海城市定位、价值内涵的本土IP资源,集结了包括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在内的百余家文博文物单位的2000余种优秀文创产品。

比如,基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藏红色文物开发的“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纪念记事本套组”,涵盖了“有故事”的笔记本、“吹响胜利的号角”纯铜书签等10件红色文创产品,一亮相就成为“爆款”,让人们在日常使用中铭记红色记忆和精神

来自上海交响乐团的“城市之光”竹扇,不仅是上海夏日街头一柄优雅的祛暑良器,徐徐展开的每一块扇骨,都是一件乐器。而中间的镂空图案,合起来正是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形象。

上海音乐厅“乐之光华”骨瓷杯碟套装

图/“海上文创”

为挖掘新的消费潜力,本次“品质生活直播周”期间,“海上文创”将以线上新零售模式为抓手,汇聚网络红人力量,推出一系列主题直播。为此,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,期望讲好每件文创产品背后的故事。

“文化类商品不像一般品类的商品可以直观地看到功效,需要阐释与之相关的历史、故事和文化内涵,方能了解其独特性。”夏敏玮说。

这正是“品质生活直播周”要义之一:着眼文化消费,又不局限于购物消费,以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
“卖的是文创,传播的是文化!”5月28日晚,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与东方卫视主持人林海走进“江南客厅”,为“江南文化”直播带货。两位主播一上来不是推荐产品,而是推荐正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“春风千里——江南文化艺术展”,他们首先介绍了展览中一件重量级的展品——文徵明的 《江南春词意图卷》。在讲述完与这件文物有关的故事,他们拿出一组以《江南春词意图卷》图案设计的茶具套组,认真推销起来。

上博配合“春风千里——江南文化艺术展”开发的丝巾

图/上海博物馆

上海博物馆艺术品公司冯炜表示,为了配合“春风千里——江南文化艺术展”活动,该馆筹备近半年时间,研发了20余种50多款文创产品,分为“人居与山水”“人文与境界”两大系列,涵盖生活类、服饰类、饮食类等多种类别,从诗、词、书、画到衣、食、住、行,让人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纵情享受江南的诗意。

“我是来买东西的,没想到还了解了好些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知识,蛮惊喜的,为‘上海文化’点赞。”市民刘先生留言道。

丰富文化消费体验,提升城市影响力

据悉,在“品质生活直播周”期间,“海上文创”将在闵行区七宝古镇的线下门店独辟DIY“手作”文创集市,丰富文化消费体验。

店铺内,依托七宝古镇深厚历史文脉开发的塘桥香插、七件宝拼图、七宝古镇纸雕灯等多种七宝古镇文创产品,也是将本土文化资源和创意作品融入现代生活的典范。

一件爆款文创产品,一方面得益于目的地的知名度,另一方面又能在客流上反哺目的地。此外,“铅活字”钢笔,刺绣布贴、鲁班锁、纸雕灯、海上砖八音盒,这么多非遗+文创的组合产品,使海派文化传统与当代审美情趣相互交融,更是令年轻游客流连忘返。

活动现场 图/东方网
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活动联合了国家对外贸易基地(上海),共同促进当地文化交流,邀请文创企业参与集市,为市民展示更多文创精品。该DIY“手作”文创集市也是为6·13非遗购物节进行的一次预热。

作为离上海市区最近的古镇,七宝古镇更是成为了闵行区的“网红地标”,同时也是该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。闵行区近年来朝着品质卓越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迈进,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步成长为该区经济增长中的新亮点和新动能。

不止是闵行区,上海的各个区通过各种创意活动,和当地的民俗文化、非遗传承紧密结合,推动了各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迅及增长。

活动现场 图/新华网客户端

上海社院文学所研究员、公共文化研究室主任郑崇选说:‘品质生活直播周’的推出,充分展示了上海文化在提振消费信心、强力释放消费需求上的主动作为,而在主动适应新业态、新模式,危中寻机,为百姓打造美好生活的一次次尝试中,亦擦亮了上海‘文化品牌’,提升了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形象。

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花建则表示“眼下,‘万物皆可联名’成为新现象,文化产业的延伸合作,正不断突破文化品牌、购物品牌、服务品牌等行业的边界壁垒,多维度跨界融合旅游、演艺、文创、艺术教育等形式,最大化的释放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力。”

结语

正如近日发布的《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(2020)亮点综述》指出: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上海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强大动力。因此,要打响上海“四大名牌”:“上海服务”“上海制造”“上海购物”“上海文化”,文创产业在上海城市IP的建设中具有重要责任和广阔天地。

而随着时代的发展,“IP”也从知识产权的含义,衍生为“经过市场检验的可以承载人类情感的符号”。

因此,同样地各地要努力寻求各种方式和展示窗口,在设计更多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创产品基础上,将本土文化资源和创意产业作品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,通过灵活新颖的表现形式,创造更多人们喜闻乐见,贴近生活和审美潮流,易于接受的文创产品,充分利用现有旅行景点和古镇老街人流巨大的优势,传播推介各种样式的文创产品,让文创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赋能,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。